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统计 » 规划计划 » 山东省淄博第二中学2020–2023年发展规划
发布人: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9-29
山东省淄博第二中学2020–2023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以改革创新、提升质量、特色发展为主线,“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求实创新、再创辉煌”为发展理想,在全校形成共同愿景;以坚持“三个有利于”为宗旨——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有利于教职工的利益、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以“凝神聚力、开拓创新、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办学思路,要求全体师生“一心一意抓教学,全心全意提质量”,达成“三二一”工作目标:三个着力推进,两个全面提升,建设一个幸福校园。

 

第二部分  背景分析

淄博二中1952年10月建校,培养初高中毕业生2.8万余人。现在读学生450余人,高中部高一6个班,高二3个班、高三2个班,共11个教学班;初中部,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各1个班,共4个班。初高中总计教学班15个。教职工编制定额73人,现在编人员72人。现岗位分布情况:中层以上干部15人,专任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66人(含中层干部),管理人员(校级领导)4人,教辅岗位2人,工勤岗位1人。

学校占地80余亩,公共用房建筑面积17000平米,其中,18个班教学楼、实验楼1幢,新建信息综合楼1幢,办公楼、学生餐厅各1幢,学生公寓楼2幢,教职工宿舍楼5幢,另有礼堂、车库、配电室、取暖和茶水锅炉房。体育场地设施齐全,其中,300米8道土运动场1个、篮球场3个、排球场和羽毛球场各2个。图书馆1个,藏书2万册。

学校先后被表彰为市级规范化学校、市级文明单位、淄博市花园式单位、市区教学先进单位、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直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锋党组织、首批淄博市幸福学校建设试点学校、山东省中小学安全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淄博市数字化校园、淄博市第七届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淄博市平安和谐校园、振兴淄博劳动奖状等。2016年以来,学校连续被评为山东省文明单位。

在此期间,涌现出了一群优秀的教职员工——山东省优秀教师、淄博市优秀教师、淄博市优秀共产党员、淄博市骨干教师、淄博市师德标兵、淄博市优秀班主任、淄博市优秀青年、淄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学先进个人、宣传、管理、卫生先进个人……近几年来,我校中考、高考创造佳绩,在学生基础普遍薄弱的情况下,初中考入重点高中、高中升入大学本科人数,连年上升,尤其中考,2016年最高分在全区位列38名,2020年中考,最好成绩在博山区100名之内,高考有5人升入本科,其他学生全部取得升入大专资格,得到社会、家长的好评,带给学校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几年,二中学生在省市读书节、运动会中屡屡取得良好成绩,取得山东省中学生运动会一等奖,山东省学生读书节朗诵比赛二等奖。学校创客课程在首届CM³国际青少年创客挑战赛中,1人获得大赛一等奖、最佳风尚奖,3人获得团队精神奖。

一、发展优势

1.学校积累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财富,形成具有二中特色的“树人”文化。学校追溯悠久的办学历史,升华深厚的文化积淀,凝练出了包括校训、办学理念、管理理念、育人目标、校风、教风、学风、领导作风、价值观念、教师形象、学生形象等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要素,使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熏陶、浸染、成长。

2.形成了团结、务实、进取、高效的领导班子。学校领导班子培养了勤于学习、善于管理、严以律己、公以待人的领导作风,注重学习先进教育、教学和管理理念,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务实进取,开拓创新,形成了较强的凝聚力、向心力。

3.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学校一贯注重规章制度建设,不断建立完善涵盖各部门岗位职责、管理的《淄博二中教职工工作考核方案》《淄博二中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淄博二中绩效工资方案》《淄博二中专业技术等级岗位竞聘方案》《淄博二中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淄博二中学生违纪处理规定》等制度,建构起旨在服务师生发展、激励师生成功的较为完善、科学、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

4.教育队伍建设卓有成效。有一支踏实勤奋,奋发向上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山东省优秀教师1名,正高级教师1人,淄博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20多名,市级骨干教师11名,2017年以后新进教师25名,正在迅速成长中。

5.学校管理规范。学校立足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落实管理精细化要求,突出抓好制度建设和教学过程性常规管理工作,力求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同时,严格制度执行的刚性,把规章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用规章制度规范每一位教职工的行为。

6.德育工作管理常态化、规范化。我校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突出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学校教育系列化和经常化,致力于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型的和谐德育体系。

7.课程改革初见成效。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突出“高效数字化生本课堂”理念,积极开展道德课堂构建活动,并根据不同学科明确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实现减负提质的目标。

二、面临挑战

1.学生整体基础较差情况下,教育教学的高效开展阻力很大。

2.部分教师主动发展的意愿不强,对课程理念及全面落实课程改革方案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存在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心理调整问题。

3.新形势下,高效教师培养模式研究还不能满足需要。部分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的意识、团队合作和爱岗敬业的精神需要再提高。

4.如何更加合理有效的评价教师的劳动,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5.学生年龄、经历、家庭、社会影响下的心理研究问题亟待推动。

第三部分  办学理念

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眼于促进每位教职工的发展,以人为本,依法办学,民主聚力,科学管理,深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着眼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立德树人,以教育创新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以学校形成的树人教育文化体系为具体指引。

(1)精神文化

核心价值观——勇于担负国家责任-责任,敢于追求卓越人生-奋斗,乐于奉献造福社会-感恩,守住底线不碰红线-敬畏;育人目标——做骄傲的二中人:阳光的心态、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广阔的视野、好学的精神、规范的操守、坚忍的意志、宽广的胸襟;办学目标——最美乡村学校;校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校歌——《我们的二中》;学校标识——校徽;校书——《我骄傲,我是二中人》、诗歌《我骄傲,我是二中人》、校报。

(2)制度文化

管理制度——《淄博二中制度汇编》,其内包含教师岗位篇、教学篇、教学研究篇、班级管理篇、学生自主管理篇、固定资产篇、网站管理篇、例会制度、外出学习制度等制度文本。

坚持和完善教代会民主管理制度,推行校务公开,不断扩大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行为文化

领导团队行为——合作共赢。对学校的背景和所处的环境了如指掌,积极为学校寻找并建立起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了解学校在寻求社会支持、应对各种挑战和激发教职员工斗志方面的需要,有效认识到他人对学校发展所作的贡献和学校在满足社会的需求和期望中所担负的责任。

教师行为——围绕育人、课堂教学等环节通过制度和理念,自觉、自发、自愿形成独特的二中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围绕“骄傲的二中人”所应具有的品质,利用学生守则、文明公约规范言行。

活动载体——行为的实现借助校庆、传统节日、纪念日、班队团会、升旗仪式、艺术节、运动会、兴趣小组、科技活动等。

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操作立意于培养骄傲的二中人的发展观,通过设计类别多样、内容广博的课程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

第四部分  发展目标

三年总体目标: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求实创新、再创辉煌”的理想,坚持“三个有利于”办学思路,“凝神聚力、开拓创新、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全体师生“一心一意抓教学,全心全意提质量”,完成“三二一”幸福学校工作目标:

三个着力推进:着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着力推进学生主动发展,自主发展,自我管理;着力推进管理创新,用制度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两个全面提升: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文化品位。

一个建设:建设一个幸福校园。

年度目标:

第一阶段 (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

1.扎实落实教学日常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打造感恩、勤奋、守纪、文明,日有所进的师生团队。

2.加大体育特色建设,体育特色班级初成规模。

3.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开展翻转课堂达标活动,认真做好高效数字化生本课堂课题的研究工作。为中青年教师提供展示和成长的舞台,为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打好基础。

4.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积极构建道德课堂体系,加强思政课。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依托校园文化艺术节,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5.建学生宿舍楼、塑胶操场,2020年动工,2021年投入使用。

第二阶段(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

1.稳定招生,在2020年高中招生全面向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招生人数,提高学生质量。

2.体育特色建设继续推进,体育特色班级规模在第一年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人员数量有较大幅度提高。音乐、美术、播音主持等专业学生人数增加,质量提升。高考录取多种类开花,全面提升成绩。

3.继续开展翻转课堂提高活动,认真做好高效数字化生本课堂课题的研究工作。在第一年教师培养基础上,培养市级名师1名,教学新秀2名,市级骨干教师5名,校级骨干教师10名,全面提升教师育人水平。优势学科,初步显现。

4.加强德育工作管理,创新德育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实效。学生发展中心与团委结合,学校树人文化进一步成熟。通过高效的学生管理,为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服务。

5.对校园路面进行沥青硬化,配电室及线路改造,新建教职工宿舍区大门,餐厅、校外学生宿舍楼顶改造,信息图书楼、办公楼、餐厅室内空调安装,2021年动工,2022年投入使用。提高学校教育硬件水平,提高学校吸引力。

第三阶段(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

1. 持续推进以校本教研为主的多形式教师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形成学校优势学科,为提高高考成绩打好基础。

2. 学校特色鲜明,体育特色初步形成,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一种特色带动多种升学方式拓展,春考、艺术等全面开花。

3. 学校数字化课堂实现真正高效化运转。

4.教学实验楼拆除重建工程项目,校史馆建设工程,新建社会实践基地楼工程,学校大礼堂维修维护项目,监控设备及实验仪器用品投资项目,2022年动工,2023年投入使用。

学年度教育质量提升目标

第一阶段 (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

在2020年高考5人达到本科线,全部达到专科线的基础上,稳定提高。学考成绩提升3-5个百分点。

第二阶段(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

高中招生,质、量双提升。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到10人左右,其他学生全部达到专科线,稳定提高。学考成绩提升3-5个百分点。

第三阶段(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

第一级体育专业学生参加高考,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到20-30人,其他学生全部达到专科线,高考成绩稳定提高。学考成绩提升3-5个百分点。

 

第五部分  重点任务

一、全面从严治党工程

1.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为教育工作创造良好政治生态。深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将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体现在党员、干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学校党员干部,初心坚定,精神昂扬,为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奠定思想基础。

2.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党支部“主题党日”、定期交党费、佩戴党徽等基本组织制度,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坚持自我革命,解决具体问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增强党员意识,强化党性观念,不断巩固、深化和拓展管党治党成果,真正管出习惯、抓出成效;坚持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防止和克服紧一阵松一阵、表面化形式化、学习教育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等不良倾向,有静气、有定力,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打造一支有纪律、有信念,能打胜仗的党员队伍,为全体教职工立标杆。

3.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调整充实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调动相关科室负责人积极性。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科室直接负责的工作机制。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抓紧抓实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团结引领广大党员强化政治意识、阵地意识、大局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

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与党的规范化建设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切实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的研判和重大战略任务的统筹指导。领导班子成员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切实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细落实、落地生根,形成常态长效工作机制。

4.强化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

牢固树立抓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到是渎职的理念,做到知责明责、守责履责、担责尽责,健全工作机制,严格制度执行,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教育工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倡导积极健康主流思想文化。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意识形态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重中之重。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宣传教育,组织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践行。

加强对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官方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站增设党建专栏、意识形态工作专栏,及时更新,提供丰富内容;及时更换校园宣传橱窗内容,增加宣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等的相关内容,政治理论学习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户外电子屏发布公益广告,广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工作群、钉钉、网站、公众号等,加强本单位正面宣传报道,坚持与网络虚假做斗争,掌握舆情斗争主动权。

加强突发事件舆情引导,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具体负责应急工作的处理协调,指导日常工作。建立健全学校信息发布机制,组织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和引导工作。

5.党的建设、意识形态建设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清醒认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在教育工作中既教书又育人,渗透落实核心价值观,师生统一思想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来,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奋斗。师生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实现自我提升,创造优异教学业绩。

二、人才强校工程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队伍建设首位,加强师德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全校教职工把教书育人作为毕生的事业追求,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廉洁勤政、精干高效、乐于奉献的干部队伍,建设一支充满爱心、品格优秀、业务精良、道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2.建设和谐进取的教师团队。继续加强年级组、教研组建设,探索高效运行机制,进一步发挥教师团队合力,共育学生成长。在教师中积极倡导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团结、合作、进取,沟通、谅解、宽容,建设善打团体战的年级组、教研组和班级组。

3.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开展学科思想建设活动,鼓励教师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推进教育实践创新,提高教师专业化教学水平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开展阅读活动,在阅读中提升境界、完善自我。

4.重视青年教师培养。通过“结对子”“给法子”“搭台子”“压担子,为青年教师创造性地发挥聪明才智提供宽松的教学、科研环境,鼓励青年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等新手段,开展岗位练兵、岗位技能培训,开展创新教学和科研活动。

5.鼓励教师进行科研研究。引导全体教师诊断和分析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为课题,以现实教学中的问题为课题,结合自身实际确立改革和研究题目,把学习、研究与改革实践密切结合起来。鼓励教师通过参与教育教学实验在开发学校课程、优化课堂教学等方面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札记,发表研究成果,使教师在教育实验中成长、成功。

6.加强培训与交流。继续邀请省、市内外知名专家、明师来校为教师作报告或深入课堂进行指导;继续对标发达地区学校,加强联系与交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习交流,开阔眼界,获取最新信息,掌握最佳方法。

7.积极推进师资配置改革。利用好相关政策,用足用好编制,招聘新教师,充实队伍,优化年龄和专业结构。合理进行岗位设置,逐步缓解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矛盾。适应新一轮高考改革,在师资充足、资源丰富的情况下,尝试按照教师特长和研究方向进行搭配组合的方式,实现师资的优势互补。

8.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把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基本标准,逐步构建起学校、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并利用各种机会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增强教师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的意识。

二、德育推进工程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坚持把德育阵地意识,贯穿到育人的各个环节,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通过德育,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凝聚学习动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不断完善规范管理、评价引领、督导保障的工作机制,努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坚持立德树人。继续推进《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切实把德育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认真落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员育人工作机制的通知》,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班教导会制度、班级组制、学长制和教书育人“一岗双责”考核制度。深化完善学校德育体系,构建梯次推进、特色鲜明、机制完善、系统衔接的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

4.创新德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知行统一,强化全员育人,实施教育教学全过程育德。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激活学科的德育内涵,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学科德育示范课程和精品德育课程。突出实践体验,大力开展校园群众性体育、艺术活动,促进课外活动、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建立健全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服务、认证、激励等机制。积极搭建“人人有事做”的成长平台和“人人是人才”的展示舞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促进德育内化。

5.优化育人环境。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社区“四位一体”合力育人机制,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衔接。优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文化,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等学生社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氛围。加强班级、年级和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建设,定期举行工作会议,通报工作,征求意见。推动社区家长学校建设,引领更多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发挥家庭教育在育人中的基础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引导学生科学规划节假日、双休日的学习与生活,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

6.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落实《山东省学生体质提升计划》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完善学生体质健康年度监测制度,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引进优质资源,开展积极教育系列活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7.加强美育教育。通过推进学科美育的实施、引进社会各类文化艺术团体的美育资源、广泛开展高雅艺术和优秀影视片进校园,以及举办微电影节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美育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8.健全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综合素质评价以学生品德养成、身心健康、学习能力、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为主要内容,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建设学生成长电子档案,确保过程公开透明、内容真实准确、结果公平公正。

9.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健全班主任培养、选拔、使用与奖励机制,鼓励更多教师争当班主任;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和实践交流,每学年至少安排三分之一以上的班主任学习培训;加大后备班主任的培养力度,健全见习班主任制度;做好“班主任终身成就奖“模范班主任“优秀班主任”等评选工作;定期举办班主任节“班主任教育思想论坛”等活动。

10.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做好“中学生领导力开发”的研究与实践,充分发挥学生校长助理和团委会、学生会等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活动载体建设,让学生干部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诗歌朗诵会、元旦文艺会演和“研学旅行”等活动中自主策划、自主组织、展示自我、锻炼成长;继续做好校园领军人物”的评选工作。

三、课程建设工程

课程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在规范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的基础上,按照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课程资源整合优化的思路,逐步健全科学合理的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运行机制,构建起以基础型课程为核心,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为配套,课程内容横向有联系、纵向有提升的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

1.加强课程研究。教务处安排专门人员积极开展课程研究工作,构建起适应新的中考、高考模式的课程设置及开课模式,改变学校课程资源供给与配置方式,全面落实课程改革方案。建立校内外结合的实践课程体系,形成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效衔接、学科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机结合的学生培养机制。建立课程建设骨干队伍,搭建课程建设网上交流体系。尊重学生课程选择权,丰富选修课,扩大选修学分在高中毕业学分中的比重,促进学生自主个性化发展。

(1)课程架构。以“培育幸福学生”为目标,按照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三位一体”的架构思路,整合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形成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提供更多的选择。

(2)课程开发。引导教师做好教学环节的归纳、反思、提炼,使新理念逐步内化为学科思想。围绕学校“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育人目标,树立“社会即课程、生活即课程、师生即课程”的课程资源观,鼓励人人争当学校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省、市高中校本课程优课展评活动。

加强校本课程研究,以学科为单位,每两周开展一次校本研究,学习教育思想,研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研究落实课标、提升质量的方法途径。

(3)课程实施。严格执行《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试行)》《山东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加强日常思政教育,贯彻渗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保证学术类课程及技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领域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山东省学校艺术教育普及计划(2015-2017年)》要求,建立学校教育年度报告制度,推动教育普及与提高。

(4)课程评价。以学分管理为抓手,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调研与监控,做好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适时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对我校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指导做好改进和完善工作。

力争三年内,出现一批优势学科,促进优质学生培养,提高高考成绩。

2.科学运行选课走班。完善学生选课系统,继续加强对选课走班的研究。适应高考改革,借助智慧教学平台,科学推进选课走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选择需求。

3.完善分层与选修。进一步加强对走班教学与分层教学有效结合的探索研究,进一步提高国家选修课程的开课率。

依据学生基础,按照学习能力,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分成2-3个层次,针对拔尖学生、潜力学生,按照全员育人导师制方案,分别制定教学方案,拔尖学生做到一人一案,设定学习台账,高考学期每周一次总结分析,按照学生变化不断调整教学,更加贴合学生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听得懂、学得进、练得会,日有提高。

4.整合学校现有资源,发挥学校优势,积极开展体育特色建设学校现有体育教师5人,分别为篮球、足球、田径等专业,学校将调动现有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发挥现有田径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等场地作用,发扬省级传统体育学校优势,宣传学校培养出世界中学生运动会2枚银牌获得者任燕、女子足球曾在在市里几次获奖、教师获得参加省运会先进个人、有的教师具有国家级裁判员资格等成绩扩大社会影响力。

5.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上好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推动构建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组织及管理评价机制。各年级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按照课程方案规划实施,并做好学分认定及归档工作。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制度化建设,采取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本着边实践、边完善、边发展的思路,使综合实践活动不断规范化、科学化、特色化。

6.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支持学有专长的学生结社组团开展活动,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参与学生社团的指导工作,确保社团工作的递进性、特色化发展。为学生选定高考专业,实现高考梦想打基础。

7.开设校本特色创新教学应用项目课程。建设创客工作室、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和电子图书的创新学习室等,并开设相应课程,支持学生个性成长和创新发展。

8.开展人生规划课程。通过开设课程帮助学生在文理科选择、志愿填报、自主招生、职业规划等方面有更为明确的方向。定期邀请高校多领域专家来校作报告,开阔学生视野;逐步引入大学先修课程,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更多学习资源,与大学深入合作,推进学分互认;研究高校招生政策,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个性化升学指导。

9.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结合“名家大师进校园”活动,有计划地邀请名人、专家、家长、校友和优秀学生等,通过现场教学、远程教育等形式,举办讲座或演讲,开设学术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聘请成功人士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组织实地考察,拓展学生视野;继续开展师生志愿者走进社区、走进医院活动,开展救困助残、服务群众等公益性活动。

四、教学革新工程

要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智慧课堂建设,推进精准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便捷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和无处不在的教育。

1.形成“一课一网”资源体系。不断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资源、教师教学资源、教师专业发展与教研资源),以各学科知识体系为框架,完善一课一网,重点建设学科重点与难点等知识点的微课资源。同时,要善于把学习者在使用资源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转换成生成性资源,对后续学习者的学习和课程资源的改进起到重要作用。

2.全面推进O2O精准学习。利用好摩登平台等资源推动课程教学与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与深度融合,优化课内外一体学习环境,拓展教与学的时空,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加强考试研究,利用好双向细目表,利用好大数据,实现科学备考。

3.创新建立信息化教学新模式。教师要继续主动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在总结智慧课堂已有的经验,创新各学科的课型教学模式,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4.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信息化教学结合的有效形式,制定《小组合作学习规范及要求》《合作学习小组评价量表》,开展小组竞赛活动,促进课堂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同时,鼓励学生之间利用平台在课下的互助互学、合作共进,扩大自主、合作、探究成果。

5.规范教学行为。不断细化《淄博二中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生学习规范及要求》《课堂教学基本环节及信息技术使用》等教学规范,进一步规范师生在教学云平台上常态应用的教与学行为,扬长避短,实现效益最大化。

6.组织好各类展示活动。落实省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要求,定期组织基于平台的展示课、研讨课、观摩课、评优课和同课异构课。邀请学科专家到校指导,充分发挥智慧课堂攻关团队的作用,以典型带动全体。支持教师执教市级网络教研课,在教学展示中打磨课堂。

8.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搭建舞台,创设机会,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并科学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和智慧教学云平台开展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同时,加强信息技术的伦理和道德教育,提倡文明上网,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9.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制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和评价体系,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引导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让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个性化学习和开放化、远程化、网络化教育,形成更为积极、开放的学习文化。

第六部分  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组织、指导、协调规划的实施工作。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机构,在规划实施中推行项目责任制,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围绕学校总目标,将各目标项目化,项目具体化,明确岗位职责,各司其职,提高工作效能。改革内设机构,办公室改革为行政服务中心;教务处改革为教学服务中心;政教处改革为学生发展中心;总务处改革为后勤保障中心;成立高中级部、初中级部,提高管理效率。

定期组织学校发展工作研讨,对规划实施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及时发现、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问题,不断完善规划,保证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2. 队伍保障。加强党的建设,强化领导班子领导能力;积极建设中层干部队伍,协助领导班子做好学校管理;不断强化师德建设,教师业务能力培养,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教育队伍。

3.制度保障。加强师生法制与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条例或规定,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同时,根据学校发展需要,通过民主程序不断修订、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淄博二中教职工考核方案》《淄博二中专业技术岗位竞聘实施方案》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运行机制。

4.条件保障。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加大办学投入,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进一步优化学校文化建设格局,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宣传工作社会功能,争取良好外部环境,凝聚内部强大正能量。逐步完成教室电教设施更新、教师办公电脑更新等工作。完善数字化校园管理体系,完成数字化校园各项管理工作门户认证,完成全校无线网络覆盖,实现师生管理、教学、学习、生活智能化。

(1)拟建学生宿舍楼、塑胶操场,2020年动工,2021年投入使用;

(2)对校园路面进行沥青硬化,配电室及线路改造,新建教职工宿舍区大门,餐厅、校外学生宿舍楼顶改造,信息图书楼、办公楼、餐厅室内空调安装,2021年动工,2022年投入使用;

(3)校史馆建设工程,新建社会实践基地楼工程,学校大礼堂维修维护项目,教学实验楼拆除重建工程项目,监控设备及实验仪器用品投资项目,2022年动工,2023年投入使用。

5.经费保障。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依法、规范、科学使用办学经费,保障教育教学第一需要,优化内部分配机制,集聚学校发展后劲,激发办学活力。坚持勤俭办学,加强资产管理,提高投入效益。

6.安全保障。构建学校、学生家长、社会、社区四级安全防控体系,确保校园及周边安全。推进公共服务项目政府招标社会化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提高后勤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日常后勤服务质量。

7.舆论保障。加强学校规划的宣传工作,将三年规划内化为教职工的共识,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景,并成为教职工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通过宣传发动,让规划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取得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支持。构建学校与社会、政府、企业、社区、家庭间良好的公共关系,为学校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们要在市教育领导下,立足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对标先进,聚力推动我校教育改革发展,走在前列。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明确我校三年教育发展的新目标;要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四有”教师队伍;要进一步强化底线意识,确立维护教育安全稳定的大安全观;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加强学校过硬党支部建设。

面向新时代,站在新起点,“认真、专业、担当、作为”!对照新要求,抓住新机遇,全面开启学校新征程!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整行装再出发,全面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0年8月